1、本周全球金融市场大事不断!国内方面,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8400亿元逆回购和3000亿元MLF到期;北交所两融业务将于2月13日正式启动;2023年春运2月15日结束;中国1月70大中城市房价将于2月16日公布;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开启。国际方面,美国1月CPI、PPI数据重磅来袭;日本政府提名央行新行长人选;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及美联储多位官员将发表讲话;欧佩克及IEA将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
2、据中国证券报,交易所债券做市业务开闸首周情况出炉!据多家券商透露,目前交易所债券做市业务整体平稳运行,部分券商做市交易较为活跃。一家头部券商债券做市业务负责人表示,在债券做市首周,公司为数十只债券提供做市服务,日均成交额数亿元。
3、银保监会、央行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已于2020年3月17日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20年第1次委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将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称,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类,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资产。《办法》提出,商业银行应对重组资产设置重组观察期。观察期自合同调整后约定的第一次还款日开始计算,应至少包含连续两个还款期,并不得低于1年。《办法》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逾期后应至少归为关注类,逾期超过90天、270天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可疑类,逾期超过360天应归为损失类。逾期超过90天的债权,即使抵押担保充足,也应归为不良。
4、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场外业务资金服务接口》《证券期货业机构内部接口账户管理》《证券期货业机构内部接口资讯数据》《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渗透测试指南》4项金融行业标准,自2月10日起施行。
5、证监会研究部署2023年债券监管重点任务,强调要全面深化债市功能发挥,突出服务稳增长和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深化债券重点风险防范化解,努力推动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收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全面深化REITs市场建设,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全面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强化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全面深化债券科技监管,完善符合债券特点的监管制度机制。
6、房企境内融资市场“破冰”后,海外市场终于迎来春风吹拂。房企海外债在连续5个月断发后,终于再度迎来曙光。1月境外发债主体不仅有金茂、越秀等央企国企,万达商业这样的民营房企也成功发行了美元债。
7、中国1月金融数据重磅出炉。央行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刷新单月最高纪录,其中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1月末M2同比增长12.6%,增速创2016年5月来新高。专家指出,随着疫情等扰动因素消退叠加政策持续加力,一季度宽信用还将持续发力。全年信贷的不确定性或在居民侧。
8、1月份CPI涨幅重回“2区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受春节效应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中国1月CPI同比涨幅回升至2.1%,略低于预期的2.3%;环比则上升0.8%,创2021年1月以来新高。1月PPI同比下滑0.8%,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则下降0.4%,收窄0.1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全年来看包括核心通胀在内的通胀指标走势更可能保持温和反弹。
9、据外汇局,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175亿美元,仅次于2008年的历史最高值,较2021年增长32%,顺差规模与同期GDP之比为2.3%,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全年直接投资净流入323亿美元,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理性有序。
10、央行表示,自今年1月起,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1月末,三类机构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存款余额222亿元,当月增加27亿元。
11、央行开出2023年首批罚单,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多项违法行为,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江苏银行分别被罚款1388万元、1376万元和773.6万元,相关责任人也分别被处以罚款。
12、央行近日更新已注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名单,深圳腾付通等5家机构在列。截至目前,央行已累计注销75张支付牌照,已获许可的支付机构还剩196家。
13、银保监会官网显示,包括国有大行在内的不少银行营业网点已获批终止营业。据悉,2023年以来已有286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被裁撤,其中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各占119家、100家,占比近八成。
14、曾经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均是存款市场火热的产品。在监管要求下,近两年来,结构性存款规模不断压降。目前结构性存款购买热度持续下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额存单需求依旧火爆。
15、据商务部,2022年,我国对外投资平稳发展,稳中有进,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853.7亿元人民币,增长5.2%(折合1465亿美元,增长0.9%),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859.4亿元人民币,增长7.2%(折合1168.5亿美元,增长2.8%)。
16、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印发通知,明确中央企业2023年投资工作重点——既要突出扩大有效投资,又要优化投资布局,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发力。
17、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2018年的1.1亿户,到2022年底市场主体已快速增长到1.69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历史性地跃上1亿户的大台阶。
18、高盛集团一份研报中表示,中国经济从疫情中重启不仅会加快中国经济复苏,也会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到2023年年底,中国经济重启和中国内需的复苏可能把全球GDP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
19、美国政府债务危机再添危险信号。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估计显示,本财年前4个月,美国联邦政府预算赤字总额达4590亿美元,同比增加约2000亿美元。其警告称,美国联邦预算赤字正在迅速扩大,在美债务上限僵局的背景下,财政部的资金可能提前被耗尽。
20、去年10月中旬以来,在对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下,全球企业债开始反弹,这一趋势延续到了今年。年初以来,不论投资级企业债还是垃圾债,全球企业债继续走高,利差随之收窄,债券发行也出现复苏。但分析师警示,全球企业债本轮反弹可能即将逆转。
21、【债券重大事件】联合资信下调江苏南通二建集团主体及“20南通二建MTN001”信用等级至“A+”;世茂建设“20世茂02”回售资金兑付日3月27日,足额兑付存较大不确定性;荣盛发展“20荣盛地产MTN002”通过本息兑付方案,付息兑付日为2月16日,本期应付本金1120万元;华夏幸福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金额合计为320.90亿元;金科股份回复关注函称,正推进存量公开市场债务的整体展期工作,截至1月末,有息负债规模684.15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121.95亿元;郴州发投董事刘新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国家能源集团变更“22国能新能GN002”募集资金用途。
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