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四月和二季度,市场有望从“旺春行情”的干拔估值阶段,进入“精 耕细作”回归盈利的阶段。盈利预期变化能否匹配现阶段估值,甚至让估值再 进一步,是二季度行情“上”还是“下”抑或是“上上下下”的关键因素。二 季度行情演绎存在两种可能性。
盈利预期改善能否持续还需后续数据不断验证,行情走向存在两种可能。 如果盈利预期持续改善,市场有望挑战震荡上沿。如果经济数据、企业一季报 有“好”、有“坏”,政策效果尚未完全凸显,市场可能会“上上下下,区间震荡拉锯战”。但无论是哪种可能,市场都将从“炒新”、“炒烂”阶段回归基本面。 ——未来两周将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3 月金融数据、企业年报与一季报,是判断两种可能性的关键时间点,也是机构投资者依托业绩、产业生命周期等 挑选优质个股,与其一起成长、分享红利的好时机。
行业配置:关注新“五朵金花”,即大创新、大券商、汽车、地产链条(建 材/家装/厨电/家居)、景气链条(煤化工/炼化/MDI,铝/铜,猪)。
主题机会:继续关注“四大天王”:长三角一体化/科创影子主题/国企改革 重组/泛在电力物联网。
3月8日以来,市场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到目前为止,市场调整已经较为充分,部分行业已经调整到位。在当前位置上,仍然保持乐观,维持后续A股市场仍然可为的判断,认为,市场在充分换手之后仍存在继续上涨的动力。
今年以来市场上涨的主要逻辑在于补涨需求、资本市场重新定位(股票质押风险化解、科创板推出、注册制推出)、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减税政策超预期等,目前核心逻辑并未被破坏,A股估值全球来看仍存吸引力。中美贸易持续缓和,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预期,增量资金加速进场,科创板在加速推进之中,减税及宽信用政策有望带来经济和企业盈利企稳,外资、银行理财、保障型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市可期。本轮行情缺乏基本面相关支撑,3-4月伴随经济和盈利数据的密集公布,市场可能会有所震荡波动,但在政策催化之下,风险偏好将会继续修复,市场震荡过后有望继续上行,相较之前的暴涨有望呈现稳步向上的格局。
行业配置:方面,维持“科技创新+金融”和“基建、房地产链条”两条主线并行的判断。首先,科技创新是今年市场重要主线,建议关注计算机(金融信息化、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等)、通信(5G相关)、电子(PCB、OLED、半导体)、电力设备(光伏、特高压)、国防军工等,上述看好的细分方向全年持续看好,但部分板块和个股短期急涨之后可能有所休整,建议重点关注有一定补涨预期、一季度业绩改善的板块和个股。其次,政策拐点及流动性改善下券商战略性配置机会逐渐清晰,3月以来券商板块有所调整,后续有望孕育新一轮机会。另外,二季度基建和房地产相关链条值得关注。
宏观数据开始转好,但持续性存疑:本周日公布的3月制造业PMI为50.5,大幅高于预期的49.6,前值为49.2。认为,虽然3月PMI的超预期可能存在一定的季节因素,主要是因为今年春节较晚,部分工业可能集中在3月开工所导致。但是由于3月制造业PMI提升的幅度较大,所以应该不单是由于季节因素所导致的,宏观经济应该已经开始呈现回暖迹象。同时,也注意到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小阳春”的回暖情况。
对于未来的走势,还是维持震荡格局的看法。一方面,市场短期过于乐观的情绪需要时间来消化。另外一方面,虽然基本面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但是还需要其他数据进一步的证实。同时,由于基本面并没有太差,所以央行宽松的概率也会有所降低。因此,A股未来继续快速上涨的阻力较大,将大概率维持宽幅震荡的状态。还是建议投资者回归基本面,关注政府改革方向,布置一些具有基本面的成长股龙头。推荐关注:①“新动能”成长板块的龙头:自主可控、大飞机、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②“新基建”:5G、物联网。③主题方面关注一带一路、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雄安新区。
在经济不断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过程中,A股龙头公司从过去的估值折价最终走向估值溢价,是未来确定性最强的投资机会。从短期市场来看,最新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经济有出现企稳的现象,此前的观点“宽信用后基本面拐点可期”开始逐步印证。
综上,对未来市场行情继续保持乐观,结构上建议重点关注龙头、科技、2B端,暨盈利(ROE)持续稳定较高的龙头公司、以5G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前沿板块、对公服务2B端的优势企业。
在经历了年初以来,快速且大幅的上涨后,市场短期步入震荡调整的预期愈发强烈,未来市场将如何演绎?发现无论是从微观结构,还是估值水平,目前A股与每轮牛市顶点,仍有较大的差距,牛市远未结束。
目前分子端,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背景下,企业盈利水平与增速预计也将同步下行。分母端,估值方面,同时考虑了PB、PE的变化,从目前的图形看,2019年一季度A股市场的估值位置,离每一轮的牛市顶点还较远。进一步,用微观结构来考察目前市场的风险偏好,发现尽管2019Q1户均持股比例尽管有所提升,但远未达到牛市顶点;目前A股市场的微观结构也相当合理,远未到恶化的程度。因此,虽然市场短线可能步入休整期,但是认为远未达到牛市顶点。
继续推荐硬科技的八大领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新能源和新材料)。
主要的行业配置建议如下:TMT(电子、通信、计算机),机械(工业自动化),医药(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国产化),公用事业(核电),电力设备新能源(燃料电池、能源互联网)、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的自主创新)、基础化工(与上述领域相关的新材料类)。
新近出炉超预期的PMI数据,验证了“上半年经济强于预期”的判断。
当前,一方面,需要“心有猛虎”:对于行情要坚定,要经得起上涨,忍得住波动。在没有明确反转信号出现前,别轻易下车。另一方面,需要“细嗅蔷薇”:对于前方的“灰犀牛”保持警惕,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衰退迹象紧密关注。
2019年经济很可能是前高后低。前高,是承接自2016年初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的动力,呈现出“弱而不差,将落未落”的弱平稳态势;后低,则可能来源于流动性陷阱的兑现,即“货币宽松——信用宽松——经济筑底”的第二个环节传导受阻,或者是全球经济重新陷入衰退。
上半年经济“将弱未弱”,强于预期,同时叠加“货宽信宽”的流动性宽松,这是权益类表现的最舒适区间,周期性强的白马股和成长股都会有不错收益,但成长偏强;而到了下半年,市场面临风险,但成长股由于有业绩反转支撑,下半年仍将具有相对收益。
从投资策略上来看,当前有三个方向可以配置:其一,价值投资方向。其二,科技成长方向。其三,可以配置一些一季报业绩反转或者高增长的公司。
短期观点:流动性宽松预期随着美国停止加息再次强化,叠加三月复工后的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断崖式下滑的概率不大、3月PMI超出市场预期,判断短期大盘向上突破前高的概率较大。
中期观点:由于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仍未落地,且此前政策的效果仍待检验,市场大幅向上的机会仍然需要等待。一轮可持续的行情需要将筹码实现充分换手,进而使全市场成本普遍抬升至一个平台期完成震荡,才能消化获利盘并向上进攻。而当前市况并不支持马上开启一轮向上行情。回顾2005-2007年,2013-2015年上证综指的牛市,在指数见底后均经历了成交金额在平台期反复,其反复期至少长达半年:2005年6月-2006年1月沪市成交金额在60-120亿之间波动半年才开始放量上升趋势,2013-2014年更是在500-1000亿之间反复了1年才开始放量上升。本轮牛市从2018年12月4日沪市成交金额见底于854亿,到2月13日上证综指成交金额翻倍至2000亿以上也仅有2个月,且指数的大幅上行积累了大量的前期获利盘并未完全消化。认为沪市成交金额至少需要在2000-3000亿级别震荡3个月才能满足开启下一轮逼空行情的筹码充分换手及获利盘消化要求。
行业配置:超配财报超预期板块及确定性板块。看好蓝筹,配置消费、金融、猪肉养殖,底仓配置成长及防御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