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将于12月21日至25日在京举行,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渔业法修订草案、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的4项议案等。
2、央行发布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狭义货币(M1)余额65.09万亿元,下降3.7%,较上月回升2.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42万亿元,增长12.7%;前11个月净投放现金1.07万亿元。分析表示,M1增速边际回升,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经济活动企稳向好,社会信心有所改善,也受益于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
中国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3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1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8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2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286亿元。中国前11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9.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0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4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76万亿元。
中国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1.69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中国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2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1万亿元,同比少增4.9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241亿元,同比多减167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透露,11月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11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5%,比上月低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08%,比上月低7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92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3、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12月13日在京召开。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何立峰强调,要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促进资本市场等各领域平稳健康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势头,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4、央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8年,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各类养老金融政策效果充分显现。《意见》提出,加强特定养老储蓄、商业保险年金、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人群的个性化养老需求。
5、财政部表示,自202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对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6、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快推动“两重”建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建设资金,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加力做好“两新”工作,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
7、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提高财政赤字率。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8、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政策新提法背后有很高含金量,具体方案将在全国两会登台亮相。
韩文秀表示,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各类产业园区要盘活存量闲置低效的土地。要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减轻利息负担。要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央行再贷款资金用于收购和处置存量商品房。
9、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要稳住楼市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
10、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的货币政策取向表述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增强了货币政策的应对能力和空间。明年,将打好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组合拳”,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增加国债买卖操作,助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体现实效,共同支持稳增长、调结构。
11、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谈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实施具体考虑时表示,总量上要加大力度,充分满足有效资金需求,推动资金充分流向实体经济。在流动性层面,目前我国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6.6%,进一步降准还有空间。央行开展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的探索也更趋成熟,未来要搭配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的中长期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王信表示,利率政策将结合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充分发挥贷款利率改革效能,多措并举推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在引导利率下降的同时,还要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保持银行自身稳健性健康性的平衡。
12、中国房地产报发文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工作着墨颇多,支持力度非常大,目标非常明确,“稳楼市”的重要性被上升到更高规格。可以预见,为稳住楼市,2025年政策支持力度将更大,且新政策已备好。2025年,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房地产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拼尽全力稳楼市,就是稳经济。
13、国资委党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推动中央企业提升应对周期波动能力,在业绩考核、提质增效、经济运行等工作中持续用力,力争效率效益指标同步提升,力争实现科技属性更强、带动作用更大的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聚焦“两重”“两新”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更加主动做好中小企业纾困工作,推动中央企业深化产业链战略合作,带头清偿民营企业欠款,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供应、稳畅通,更好助力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4、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助力提振消费,支持扩大大宗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强化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有效服务“两重”“两新”。有序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服务。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降本增效,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兴业。
15、未来一周全球将迎来“超级央行周”,包括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内的超过20家央行会公布利率决议。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会降息25个基点,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则可能会按兵不动。国新办将就11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期间将分别发布工业生产、能源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一系列宏观金融数据。另外,中国LPR、欧美诸多地区PMI、国内成品油是否会调价等数据或事件亦值得关注。
16、有传闻称,银行投资公募免税以年末为基准、投债额度不得超过2024年底。对此,多位股份行、华东城商行、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否认了市场传闻,均表示暂未收到相关通知。
17、近日,监管部门向银行理财子公司下发文件,要求不得通过自建估值模型平滑净值波动,应采用中债估值、中证估值等第三方提供的估值标准,并进行自查整改。此举旨在避免银行理财子公司通过自建模型调节产品收益,变相开展“资金池”业务,确保市场公平。目前,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收到该文件,并开始调整日开型、封闭型理财产品的净值计算方式,对银行二级资本债等投资品种重新采用第三方估值。
18、在央行天津市分行指导下,兴业金融租赁成功通过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投资1亿元人民币银行间市场柜台债券业务,该笔业务为全国首笔金融租赁公司同业柜台债券业务。
19、日本央行考虑下次政策会议上不加息。知情人士称,日本央行政策制定者认为,尽管日本经济和物价的走势与预期一致,但他们应该密切关注日本和全球经济的薪资走势。
20、【债券重大事件】“22武金Y1”、“23南昌建投MTN001”、“23洪山国投MTN001”、“21滨旅01”将全额赎回;潍坊滨海旅游集团因技术操作原因,导致上海票据交易所网站显示公司票据存在逾期;青岛金水控股集团企业本部重大资产重组;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对“24衡阳城投CP001”现金要约收购;江苏海州湾发展集团无偿划转资产完成。
21、【海外信用评级】①惠誉确认三峡集团和长江电力“A+”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评级,展望“负面”②惠誉称2025年美国科技市场的所有细分领域前景均为中性③惠誉对印度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展望保持中性④惠誉国际将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体信用评级维持在“A-”不变⑤穆迪应发行人要求,撤销嘉兴城投集团“Baa2”发行人评级。
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