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一周全球市场大事不断!国内方面,11月LPR将于11月20日公布,MLF大幅超额平价续背景下,本月LPR大概率保持不变;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7610亿元逆回购到期;小米集团、百度集团、美团、金山软件等多家港股公司将发布财报。海外方面,美联储将公布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市场将寻找是否继续暂停加息的更多线索;“瑰丽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之一的英伟达将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市场预期向好;美国“黑色星期五”购物节拉开帷幕,销售情况或难比去年。
2、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进行了务实、建设性和富有成效的沟通。王文涛就美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双向投资限制、301关税等表达关切。中美双方同意,两国商务部将于明年一季度举行商贸工作组对话首次会议。
3、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近期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并购重组。配合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存量、严格控制新增;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合理降低债务成本、优化期限结构。
4、财政部11月17日介绍了增加发行1万亿国债三方面工作的最新进展。具体来看: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强化统筹协调,共同抓好增发国债各项工作。二是组织项目申报和审核。向地方印发通知,明确项目申报条件、程序等要求,根据地方申报项目情况分领域开展审核。三是做好国债发行。按照国债发行计划和有关工作安排,合理把握发行节奏,推动增发国债平稳顺利发行。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好增发国债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好项目审核和预算下达,加强国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5、财政部透露,1-10月,各地在批准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35192亿元。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向好。一方面,提前下达额度,强化年度政策衔接。根据国务院部署和有关工作安排,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强化政府债券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适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引导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6、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规则》。其中,在发行条件方面,明确发行定向可转债实施重组需同时符合重大资产重组、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向特定对象发行新股(转股股份来源于回购的除外)等多重条件;在定价和锁定方面,按照“同样情况同等处理”的原则,参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相关规定和实践做法,就作为支付工具的定向可转债的定价机制、限售期限等作出规定;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动上市公司用好定向可转债等多元化支付工具,通过重组提质增效、做优做强。
7、随着监管治理和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城投违规违法收取融资中介费的现象逐步得到治理。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查处违规违法收取城投融资中介费的个案是国有企业平台治理的前奏。随着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打掉权力寻租空间之后,再追缴过高的融资息费,国有企业融资治理体系将逐步走向制度化、法治化。
8、9月份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央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的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4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4%。这也意味着,10月份境外机构净买入人民币债券超400亿元,已连续2个月“加仓”中国债市。
9、据知情人士透露,日前香港法院就有关中国奥园境外债务重组召开了受理听证会,平安海外成为对奥园境外重组计划提出公开反对的唯一债权人。但平安提出的反对意见被法院暂时驳回,要求其提供更多资料。
10、首只保险公司永续债日前完成发行并上市。泰康人寿是首家获批永续债的保险公司,获批额度200亿元,首期发行50亿,于11月7日发行,主体和债券评级均为AAA级,票面利率3.7%。
11、“三支箭”齐发力纾困房企。金融管理部门将积极支持稳妥防范化解大型房企风险,共同做好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支持和融资监管,支持规范经营的民营房企持续发展。积极发挥“央地合作”增信模式作用,促进解决民营房企发债难问题。同时,做好房地产股债融资监管,规范募集资金使用。坚持“一司一策”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继续应对上市房企集中退市问题,确保“退得下、退得稳”。从严查处上市房企、发债房企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及相关中介机构未履职尽责等违法违规行为。
12、市场有传闻称“深圳取消商品住房销售限价”。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可以确定的是,深圳没有取消商品房限价政策。不过,对于销售限价从原本的公开变为房企私下咨询,目的是否为私下调整限价,该人士未作出回应。
13、贵州省财政厅发文,11月24日招标发行多期地方债,其中再融资一般债券(十七至十九期)、再融资专项债券(十至十二期)总额701.2688亿元,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14、山西省财政厅11月16日成功发行今年第十一批政府债券117.71亿元。本批政府债券全部为再融资债券,严格用于偿还今年到期政府债券本金,期限包含7年期和10年期,信用评级为AAA级,平均利率2.91%,平均投标倍数为17.17倍。
15、随着去年债券市场波动事件影响的消散,以及银行理财今年以来保持的稳健策略,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在下半年持续回升。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表示,银行理财与存款存在“跷跷板”效应,即母行在有存款考核指标压力时,银行理财规模便会受到影响。而在存款考核指标不高时,理财的规模就会有所上升。
16、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9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均减持,其中英国减持最多。中国9月继续减持273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81亿美元,连续第六个月减仓,续创2009年5月以来新低。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从去年4月起,中国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并从去年8月至今年2月连续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今年3月增持203亿美元美债,随后4月至9月连续减持。
17、前几个月美国国债遭到猛烈抛售,原因是投资者担忧26万亿美元债券市场的买家不再买了。现在这个担忧得到了证实:至少有一批投资者早在9月份就撤出了美债市场。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当月外国投资者卖出的美债规模比买入的多17亿美元。这标志着自2021年5月以来首次净流出。
18、美国白宫: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权宜支出法案。该法案将把有关开支的争议和政府停摆的威胁推迟到明年年初。
19、【债券重大事件】“21晋能装备MTN008”持有人会议将审议提前兑付等议案;“19奥园02”本息兑付安排、增信措施及其他约定发生调整,11月20日开市起复牌;芜湖建设对“21芜湖建设MTN002”现金要约收购;景瑞地产公司及子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启迪环境收到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决定书;陕西广电融媒体子公司收到陕西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咸宁高投总经理胡广宏接受立案调查与留置;西秀产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乌鲁木齐地铁受到行政处罚;海南控股已全部解除对子公司海南机场股权的质押。
20、【海外信用评级】标普上调永利度假村及永利澳门发行人信用评级至“BB-”,展望“稳定”;标普确认新濠博亚澳门“B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展望上调至“正面”;标普上调药明康德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至“BBB”,展望“稳定”;惠誉确认美的集团“A”长期外币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惠誉确认明阳智能2亿美元增信债券评级为“A”。
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