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一周全球金融市场大事不断。国内方面,财政部将于12月12日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次发行属于“借新还旧”,不会增加财政赤字。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举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同日还将发布11月70城房价数据。此外,11月国内金融数据本周将公布,具体日期待定。国际方面,超级央行周袭来,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多家央行将密集公布利率决议,并为明年的货币政策工作定下基调。
2、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表示,中国将继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引导各类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继续扩大金融领域开放,为全球资本参与中国经济增长、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创造良好条件。
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七次“1+6”圆桌对话会。李克强表示,今年中国实现稳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在疫情冲击背景下殊为不易。中国将进一步畅通物流渠道,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转,便利国际交往和人员流动。
4、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更好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健全财税、金融、投资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5、央行行长易纲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双方就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中国与基金组织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会后,双方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能力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6、“通信行程卡”发布公告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7、在猪肉和蔬菜价格回落带动下叠加高基数影响,中国11月CPI同比涨幅时隔7个月重回“1区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1.6%,PPI同比下降1.3%,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专家预计,今年全年CPI同比增幅将在2.0%左右,明显低于3.0%的调控目标,预计明年中国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
8、财政部决定发行7500亿元3年期特别国债,发行日和起息日定于12月12日。本期特别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为到期续作,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境内有关银行定向发行,央行将面向有关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9、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未来应积极探索、及时推出财政、金融支持工具,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充分动员社会资金投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研究完善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序扩大评价范围、拓展评价结果运用场景。
10、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指出,高碳行业低碳转型难度大,相关经济主体面临诸多风险,应在已有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挂钩贷款等转型金融工具有益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股权类融资工具、证券化产品等风险缓释工具。
11、银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廖媛媛称,金融领域将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为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华发展带来新机遇,将推动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促进外资机构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回应外资机构合理诉求,进一步健全差异化监管制度和规则。
1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表示,近几个月境外投资者减持人民币债券势头放缓,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除个别月份外资基本上都是净买入债券。当前按照“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原则,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13、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开展金融监管合作,成立共同投资联合会,支持双方主权财富基金以多种方式开展合作,研究举办中海产业和投资合作论坛,加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合作,建立双边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机制,深化数字货币合作。
14、银保监会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办法》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准备纳入所有者权益项下,对银行国别风险准备新的计提要求实施给予六个月过渡期。
15、券商首次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出炉。中证协发布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12家券商获评为A类;招商证券、东兴证券、中信建投等50家券商被评为B类;中德证券等15家券商被评为C类。
16、香港金融发展局发表题为《连接数据:将香港打造为跨境金融数据枢纽》的研究报告,并提出六大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整合及连接金融服务行业,期望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金融数据枢纽。
17、中国银行昌江支行成功发放4300万元数字人民币大额贷款,这是海南省首笔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业务。此举不仅便利了企业,也为数字人民币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场景建设提供了新方案。
18、伦交所首席执行官大卫·施维默表示,正研究如何将中国政府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推广到全球市场。伦交所将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专注于促进资本流动以及跨市场沟通连接能力提升。
19、据券商中国,证监会去年以来在多地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目前申报项目已通过专业评估等环节。和公募基金相关的试点项目大约有14个,申报主体既有华夏、嘉实等头部公募,部分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也参与其中。整体来看,公募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主要聚焦于反洗钱、债券风险、基金投顾、数字人民币、资讯服务等前沿领域。
20、“内保外贷”首单落地龙湖。中国银行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成功为龙湖集团提供“内保外贷”业务,该笔贷款规模为7亿元,已于12月9日实现提款。所谓“内保外贷”,即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注册的附属企业提供担保,由境外银行给境外投资企业发放相应贷款,境内银行开出保函以提供“增信”。
21、据澎湃新闻,德信中国旗下美元债“2022年12月到期9.95%优先票据”交换要约通过,获得近八成债券持有人支持。这是德信中国旗下唯一未兑付的美元债,该票据于12月3日到期。
22、据中国基金报,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0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公募基金分红2224.17亿元,越过了2千亿大关。其中,债券型基金是分红“主力军”,今年以来分红1397.77亿元,全市场占比62.84%。
23、【债券重大事件】财政部将于12月12日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央地增信民营房企债券发行在上交所落地;中证协修订发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承接负面清单指引;奥园集团12月26日召开“21奥园债”2022年第二次债券持有人会议,拟再次展期支付利息;柳州投资子公司收证监会广西监管局警示函;交易商协会对东旭光电及相关责任人予以自律处分;交易商协会对华泰证券予以诫勉谈话;晟晏集团公司及关联方新增列入失信北执行人;“22阜阳交投MTN002”“22湖州经开MTN001”“22淮安交通MTN002”“22辽成大SCP002”等多只债券取消发行。
24、【海外信用评级】①穆迪下调建业地产企业家族评级至“Caa2”,展望维持“负面”②穆迪首予广西北投集团“Baa3”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③惠誉首予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BBB-”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稳定”④惠誉首予成都市锦江投资发展集团“BBB-”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稳定”。
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