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预期为增长4.8%,环比则增长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
2、中国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环比增长0.39%;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6.5%。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环比增长0.61%。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3.5%。
3、中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2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3小时。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780万人。
4、国务院领导人出席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会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脑中要有全局。要关心群众和防疫人员生活和身心健康,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给予延期还贷等金融支持。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要逐个攻关解决重点地区突出问题。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
5、工信部细化实化各项举措,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日调度机制,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加强通信大数据对畅通物流的精准支撑,优化通信行程。落实落细中小企业帮扶政策,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和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支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融资,帮助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抓好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确保生产稳定、供应充足。
6、国家卫健委:4月17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23例(上海2417例,吉林166例,浙江34例,黑龙江30例,广东25例,青海12例,江西10例,山西9例,江苏7例,北京、山东各3例,河南、陕西各2例,内蒙古、安徽、贵州各1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均为本土病例,在上海;无症状感染者20639例(上海19831例,吉林376例,江苏90例,安徽58例,山西50例,浙江42例,江西34例,云南31例,山东27例,黑龙江24例,福建18例,广西16例,湖北11例,广东10例,辽宁9例,河南8例,青海4例)。
7、央行、外汇局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出台23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将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央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依法合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最大化惠企利民。
8、央行透露,今年已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6000亿元,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全年央行将总计上缴11000多亿元结存利润,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减碳工具,加快1000亿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
9、央行明确,对于疫情影响受困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予以支持,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10、银保监会要求持续加大交通物流行业金融支持力度,合理增加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邮政快递等行业金融供给,运用好专项再贷款资金,促进降低融资成本。多措并举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努力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11、银保监会强调,要有序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对违法违规股东,要加大清退股东和追赃挽损力度。中小法人机构风险突出的省份,抓紧推动工作,扎实推进改革化险。设置好“红绿灯”,坚决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要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督促机构做实资产质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12、央行、外汇局强调,提升投资者跨境投融资便利度。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准入标准,简化入市流程,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资金管理。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熊猫债)资金管理,熊猫债发行主体境内关联企业可按实需原则借用相关熊猫债资金。
13、央行、外汇局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提高企业跨境人民币使用效率,完善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服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
14、上海高院发布涉疫情金融纠纷案件法律适用8个问答。“隔离险”纠纷方面,法院应严格审查保险合同对“隔离”等保险风险的定义,相关条款经提示和明确说明的,应按合同约定处理;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对于信用卡、房款等,一般不宜以疫情属不可抗力为由减轻或免除偿还欠款的责任;若金融机构作出减免债务、延期还款等相关承诺的,可视作对合同内容的变更。
15、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监管部门对专项债发行进度提出新要求:地方需在6月底前完成大部分2022年新增专项债的发行工作,在三季度完成剩余额度的发行。
16、中央结算公司支持农发行成功发行重大水利工程主题金融债券暨首次“主题+”柜台债券。本期债券期限3年,发行规模40亿元,发行利率2.5%,认购倍数达5.21倍,获得市场投资者广泛认可。
17、【债券重大事件】“20龙控02”债券展期方案通过,90%本金展期15个月;主承销商:“19汉当科MTN001”第二次持有人会议将审议展期等议案;永城煤电控股集团:“20永煤MTN001”要素变更,剩余50%本金于2023年4月14日兑付;中债资信:终止浙商资产委托主体信用评级;远洋控股集团(中国):“19远洋01”延长转售期至5月19日;华夏控股:“18华控01”等公司部分债券继续停牌;地产债走势分化涨跌不一,“15世茂02”涨超14%;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何东涉嫌严重职务违法被调查等。
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