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强化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3、国务院领导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运行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要主动作为、应变克难,着力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稳就业、稳物价。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并研究新预案。制定实施政策要听取市场主体意见,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用改革的举措、创新的办法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扩大高水平开放,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4、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88万亿元,与2月末相比减持了1100亿元。专家指出,从未来趋势看,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仍会以增配为主。
5、中央结算公司债券托管数据显示,3月末境外机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3.57万亿元,环比减少981.56亿元,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二个月减持人民币债券。另据央行上海总部,截至3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88万亿元,环比减少1100亿元。
6、国家卫健委:4月9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18例(上海1006例;吉林242例;浙江16例;广东10例;福建9例;海南6例;山西5例;江苏5例;北京、河北、江西、山东各3例;四川、陕西各2例;辽宁、黑龙江、湖北各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5037例(上海23937例;吉林755例;河北84例,其中邯郸市52例、保定市31例、定州1例;江苏65例;安徽44例;浙江32例;江西26例;山东18例;湖北16例;广东13例;辽宁12例;广西7例;河南5例;新疆5例;山西、福建各4例;海南、云南各3例;四川2例;天津、黑龙江各1例);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9520.8万剂次。
7、证监会要求,健全有效的债券融资约束机制,强化场内外股票质押融资业务一致性监管,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重组、重整等方式稳定杠杆、化解风险,推动上市公司稳健发展。
8、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抓紧研究推出新一轮自主开放务实举措,稳步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推动沪伦通机制拓展优化,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双向开放,丰富国际化品种供给,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加快推动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监管新规落地,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支持我国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发展。
9、银保监会要求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继续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力争总体实现2022年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10、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鼓励各级平台采用联合建模、隐私计算等方式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更好服务金融机构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推动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
11、上交所组织召开科创板保荐业务座谈会,要求下一步重点做好4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保荐机构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支持经济恢复发展中作用,进一步提高保荐工作质效,支持符合科创板定位和发行上市条件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准确把握板块定位,严格落实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扎实做好“硬科技”企业推荐与申报工作;三是压严压实保荐团队责任,进一步提高申报企业质量;四是加强与市场主体沟通和交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2、上海知识产权局印发《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知识产权工作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充分用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优化不良率考核等扶持监管政策,放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快办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审核手续,缓解中小微企业因疫情带来的资金压力。
13、深圳市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60万家,各类企业总量超过32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超过1.5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8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600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万家,独角兽企业新增20家左右。
14、汽车金融公司纷纷开始发行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车贷ABS),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有所增加,发行利率呈现下行趋势。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金融公司车贷ABS优先级证券发行利率介于2.56%-3.50%之间,平均利率2.89%。
15、时隔半年,中小银行专项债重出江湖。文件显示,辽宁省拟在4月14日发行135亿专项债,向5家中小银行注资,而上次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还要追溯到2021年9月。
16、据上海证券报,数据显示,3月份境内人民币地产债一级发行规模环比出现倍增;而在境外发行的中资美元债发行规模更是在过去近半年时间内,首次突破了20亿美元,达23.78亿美元。
17、据证券时报,3月信贷投放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望稳中有升,但贷款结构仍不理想。受房地产销售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部门贷款继续承压;企业部门贷款则以短期贷款为主。近期,国内疫情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政策举措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研究准备新的预案,二季度稳增长“组合拳”已蓄势待发。
18、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将重启政府零售绿色债券发行,发行额最多200亿元。考虑到利率趋升背景,这批零售绿债最低年息率将由2厘上调到2.5厘,债券年期维持三年,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与本地通胀挂钩,预计4月底或之前接受认购申请。
19、【债券重大事件】阳光城:未能按期足额偿付“20阳光城MTN002”;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19汉当科MTN001”未按期兑付本息;大公:下调当代科技主体信用等级至A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标普:下调富力地产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至“SD”,展望“负面”;惠誉:下调宏华集团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至“B-”,继续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标普:上调紫金矿业长期发行人评级至“BBB-”,展望“稳定”;标普:将碧桂园评级展望下调至“稳定”;标普将中国金茂评级展望上调至“稳定”;富力地产:“19富力02”回售登记期为4月13日至4月15日;恒大地产集团:“19恒大02”回售登记期为4月12日至4月18日;毕节市德溪建设开发投资:公司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地产债整体走强多数收涨,“20合景06”涨超18%;江苏南通三建集团:“17南三01”自4月8日起开始停牌;河北港口集团:取消发行“22冀港集SCP002”等。
20、【海外信用评级汇总】①标普下调富力地产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至“SD”,展望“负面”②惠誉下调宏华集团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至“B-”,继续列入负面观察名单③标普上调紫金矿业长期发行人评级至“BBB-”,展望“稳定”。
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