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金固收:今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部分程度上对货币宽松形成约束,但是一旦需求放缓加速,商品价格高位回落,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打开,可以关注年底前后宽松窗口;当前内需持续收缩而融资需求不足,货币政策处于择机加大宽松的状态,我们预计后续流动性仍将维持充裕,四季度债券市场仍然是机会大于风险。
2、江海证券:9月份通胀数据分化加剧,PPI高于预期,现在上游涨价压力大;虽然CPI较低,但主要是受到食品价格的拖累,核心CPI并没有回落;未来上游价格将会向下游传导,例如油价,电价,部分行业的提价;PPI的高企和CPI的低迷,侧面反应现在经济处于滞胀的状态;这种背景下,央行很难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3、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CPI与PPI继续背离,剪刀差再创新高。目前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但随着内外部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不均衡因素增多,风险也会相应加大。宏观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调节,增强不同部门政策的协调性,缓解煤炭、电力等供应紧张局面,加大对提振有效需求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
4、中银证券认为,虽然经济下行利于债市,通胀上行则利空债市。但是目前的主线是通胀,考虑到通胀压力并非短期能够解决,而全球也面临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因此认为债券市场的趋势熊市或已经开始。
5、华创固收评9月金融数据称,年内信贷需求改善空间不大;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或随产能周期继续回落;“宽信用”直接落地在短期融资中,仍待时间酝酿;宽信用政策效果,短期看票据,中期看房地产调控。
6、中信证券明明表示,PPI涨幅高,主要受上游大宗商品涨价的影响,CPI基本符合预期。明年PPI同比增速会高位回落,CPI会同比上升,后续仍需要持续关注通胀压力,预计短期货币政策不降准、不降息,债市短期利率可能高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