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资讯】央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
1、央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称,要认识到我国人口形势已经逆转,灰犀牛越来越近;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完善养老制度。文章认为,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储蓄率过快下降的趋势,要认清消费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要重视投资,扩大国内中西部的投资。
2、央行将继续完善常态化银行业压力测试机制,计划在2021年对全部4024家银行机构开展压力测试。央行将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的审慎管理框架,适时开展压力测试,及时进行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3、美联储褐皮书:美国经济活动加速至温和增长阶段;就业增长有所回升,大多数地区的员工人数都出现了温和增长;尽管供应链受到限制,美国制造业仍在扩张;自上次报告以来,物价“略微加速”上升;许多地区报告房价温和上涨,一些地区房价上涨则更为强劲。
4、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经济似乎已来到拐点,经济和就业正进入快速扩张期,但新冠肺炎病例激增的风险仍然存在;在2022年年底之前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大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2024年前不会加息;预计将在加息前开始减少购债规模。
5、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预计全年外贸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不能盲目乐观;已确定2021年为“外贸创新发展年”,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三大计划”。
6、目前交易所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对城投债均会进行分档审理,但分档名单并不对外公布,且对于不同档位的发债主体,监管对其募集资金用途有不同的限制。从业者表示,对募资用途的限制将进一步加剧城投债的“信用分层”,尤其是部分信用资质差、财力较差的区域。
7、近日A股市场持续震荡,部分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固定收益市场。部分公募债券投资人士表示,债市当前基本面环境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特别是流动性方面的变化。在信用环境收缩的背景下,市场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
8、化解国企潜在债务风险正成为今年多地相关部门的重头戏。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多地坚定推进改革,做大做强省属国企。这些举措和表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近期市场的焦虑情绪,信用债市场活跃度明显有所提升,一二级市场情况有所改善。机构投资者也在等待国企信用的恢复,穆迪中国认为,债务风险管控对于地方国企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9、纽约梅隆银行日前宣布,其第三方担保抵押资产服务平台,将接受国际投资者通过债券通购买的中国债券,作为三方回购协议的合格抵押品,成第一家接受此类协议的美国银行。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有望进一步清除大型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阻碍。
10、财政部将于4月21日招标发行1080亿元两期记账式附息国债,期限包括1年和10年期,发行金额均为540亿元。
11、【债券重大事件】康美药业:“18康美MTN003”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未能筹措“18康美MTN001”、“18康美MTN002”足额偿付资金;存续期债券触发交叉保护条款相关情况;惠誉:下调天津轨道交通评级至“BBB+”,展望稳定;惠誉:下调滨海建投集团评级至“BBB”,展望稳定;穆迪:下调巨星国际控股评级至“Caa1”,展望负面;穆迪:将华融金融租赁的评级列入下调的观察名单;穆迪:将浙商银行的评级列入上调观察名单;昆明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杜陆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株洲高科集团:公司董事涉嫌重大违法违纪被调查;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管理权移交;苏宁易购:“18苏宁01”本息兑付资金已于4月14日足额划付等。
12、【海外信用评级汇总】①惠誉下调天津轨道交通评级至“BBB+”,展望稳定②惠誉下调滨海建投集团评级至“BBB”,展望稳定③穆迪下调巨星国际控股评级至“Caa1”,展望负面。
本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