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超市
客户服务
投资者权益
汇林投研
关于我们
首页
>>
汇林投研
>>
行业新闻
>>
查看详情
基金圈都在关注这件事:监管加强 借基金分红避税或“红利”不再
2017-11-14 10:22:24
基金
圈都在关注这件事:监管加强 借基金分红避税或“红利”不再
曾经机构资金在基金分红前短期进入然后迅速撤出以避税,这条路或许要被“堵上”。中国基金报记者获悉,监管层或加强对借道基金分红避税行为的监管。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期传出监管层摸查故意借分红避税行为,已经查了部分基金公司。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今年监管层已经就这种现象对部分公司进行过窗口指导。
这一监管风向迅速在业内传开。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说,在近期公司晨会上也对此消息进行了交流,公司决定在接下来的基金分红上较为谨慎,即使机构要求也暂时选择规避。
另一位人士则表示,对于明显的借道基金分红避税的行为,业内都比较谨慎,风控严格的公司都不会有类似行动。不过,业内也存在机构拉长持有基金时间、多机构“拼单”等现象。
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对持有期限7天以下的投资者加收惩罚性赎回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机构短期借道分红基金的热情。
此外,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透露,在近期与机构的沟通中,不少机构已经开始调整对于基金公司的考核标准,未来分红将不计入当期投资利润考核,机构突击申购等分红的动力会小很多。
借道基金分红避税现象由来已久且一度较为普遍,也受到监管部门的注意,基金业内部对这一情况也有隐忧,这个“套利”之路可能逐渐被堵上。
据悉,业内还传出可能对投资者持有期限进一步规范,短期持有者将不再享受基金分红避税红利。这样,机构借道基金分红避税的动力要弱很多,持有时间较长可能会受到净值波动的影响,资金所损失的收益可能超过通过分红避税所得的红利。
作者:中国基金报
载自:东方财富网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ljr@huilinbd.com。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江苏汇林保大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 证监会批准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苏ICP备16037911号-
电话:025-66046166转856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号绿地紫峰大厦2005室
技术支持:
友点软件
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