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周,全球金融市场大事不断。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2年12月CPI、PPI数据。央行将公布2022年12月M2货币供应同比、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金融数据。海关总署将公布2022年12月贸易差额等外贸数据。国际方面,瑞典央行将主办央行独立性国际论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出席并发表讲话。美国2022年12月CPI将于周四出炉,或为美联储2023年的第一次加息定调。
2、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要求,要紧扣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部署,依法审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纠纷。
3、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要依法审理各类金融案件,严惩金融领域犯罪,高标准建设北京、上海、成渝金融法院,继续配合做好重大风险处置工作,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4、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重磅发声。郭树清表示,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金融政策要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货币政策加大向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更多金融资源;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努力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双向波动,但总体上将持续走强;进一步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5、郭树清表示,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树立“一视同仁”理念,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货币政策加大向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更多金融资源;要高度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着力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维护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央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可持续。进一步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持续推动保险业信托业转型发展,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6、郭树清称,要有效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因地制宜深化农信社改革,稳步实施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风险。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既要管“有照违章”,也要管“无证驾驶”。严禁资管产品承诺固定回报或预期收益率。严格规范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存贷款业务。积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序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推动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率负担。
7、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三个月上升。中国2022年12月外汇储备为31276.91亿美元,环比增加102.03亿美元,升幅为0.33%。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8、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前11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046.1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服务出口25835亿元,增长15.5%;进口28211.1亿元,增长15.6%;逆差2376.2亿元。
9、央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22.1万亿元,环比增长1.57%;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8.76万亿元,环比增长1.18%。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43.56亿元,环比上升11.95%,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08%。
10、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引导优质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11、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强调,当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财政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确保今年一季度财政政策力度同去年四季度衔接,不能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要跳出当期看长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预留足够的财政空间。
12、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高技术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银行信贷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增加科技贷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
13、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当前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和实现数智化转型薄弱环节在地方中小银行。面对市场竞争挑战,地方中小银行应结合经营发展实际和自身实力,努力以数智化转型弥补发展短板。
14、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2023年将完善绿色债券制度规范,逐步实现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项目;加快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和出台,鼓励发展转型债券。增加绿色债券供给;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发行资金用途更加明确的蓝色债券、社会责任债券等创新产品,探索发行期限更长的绿色债券。
15、财政部近日公开了几份对2022年政协委员提案回复的函,其中就有两则涉及到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其中在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方面,财政部表示,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
16、银保监会对《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本次修订适度拓宽流动资金贷款与固定资产贷款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并明确: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固定资产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0年,个人消费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
17、中证协向券商下发《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提出33项重点工作。计划提出,有条件券商未来3年IT平均投入不少于平均净利8%或营收6%。
18、中国信登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信托行业新增规模5055.16亿元,环比升21.10%,同比降45.71%。其中,新增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为901.85亿元,环比增48.57%,同比增1.65%;新增消费信托169.22亿元,环比升33.02%,同比升201.4%。
19、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主要承担上海及区域金融稳定研究,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科技创新风险评估,涉众型、区域性及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协助强化央地金融监管协同,协助推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职能。
20、2023年开年,渣打中国经相关监管机构同意,成为国内首家获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在华外资银行。业内人士透露,2020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准试水后的交易并不活跃。但未来不排除境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会被纳入,国债期货业务或将面向更多的境内机构。
21、继去年11月份债市调整,引发银行理财“破净潮”,数千只银行理财产品跌破面值后,最新数据显示理财的破净率已经环比下降,近千只理财产品迎来了收复失地的“回血”时刻。截至2022年12月,银行理财的破净率为20.22%,较当年11月下降 65bp。
22、新年首周,青岛市率先发行212.6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拉开2023年地方债发行大幕,时间上比2022年又早了一些。而根据近期多地公布的发行计划统计,一季度地方债计划发行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地方债将继续靠前发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23、据券商中国,在多项政策支持下,房企融资在2022年底出现翘尾行情,12月单月融资总量年内首次突破千亿元,环比大涨超过八成。展望2023年,业内人士认为,稳信用下企业整体融资环境或将实质性改善,央国企及优质民企更将显著受益。不过,2023年前三季度的一大波偿债潮仍需注意。
24、据中国证券报,日前,九江银行一份某期二级资本债不行使赎回选择权的公告引发市场热议。一天后,该银行随即推翻之前公告,宣布行使赎回选择权。近年来,作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二级资本债发行广受青睐,部分低评级城农商行相关债券到期不赎回并不罕见。相关现象背后,透露出中小银行有着强烈的“补血”需求,且渠道有待拓宽。
25、【债券重大事件】京东方“20BOEY1”不行使发行人续期选择权;中海地产“21中海企业MTN001”利息支付日1月15日;标普确认新濠博亚娱乐运营子公司评级,移出负面影响信用观察名单;东方金诚将六盘水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继续列入评级观察名单;东方金诚终止福建阳光集团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经投集团取消发行“23张家经投MTN001”;绿城集团关联方市场化购买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26490万元;商城控股变更“22临沂商城MTN001“募集资金用途;福清国投集团2022年累计新增借款金额占上年末净资产的23.41%;新投集团2022年累计新增借款金额占上年末净资产的50.54%;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部重申:中央不救、谁的孩子谁抱;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加快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和出台,鼓励发展转型债券;金辉集团与三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累计已获超600亿元授信金额;上海清算所传达学习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
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