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周全球金融市场大事不断!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将于11月15日公布10月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等重磅数据,当日将有1万亿元MLF到期;70城10月房价将于11月16日公布;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龙头公司将披露三季报。国际方面,本周市场焦点仍集中于美联储官员发言以及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讲话;英国政府将于11月17日发布秋季预算案。重要会议方面,G20领导人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先后举行。此外,世界人口有望于11月15日达到80亿。
2、据中国基金报,央行、银保监会出手,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两部门明确,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开发贷款及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加快推动房地产风险市场化出清。
3、为缓解房地产债券市场风险情绪,更好助力“保交楼”,央行引导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专项政策,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房企范围由全国性房企扩大至地方优质民营房企,并组织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向拟发债民营房企给予增信支持。
4、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将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对于下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工作,宣昌能提出四大重点,其中包括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大力提升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等。
5、银行针对普惠小微企业信贷利率进入“3时代”。部分国有大行小微企业客户利率最低仅为3%左右;股份行略高,但多家银行利率已降至3.5%以下。据银保监会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35%。
6、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其中提出,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理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入境人员管理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入境重要人员转运至“闭环泡泡”。另外,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严禁随意停工停产、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
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表示,深入研究转型金融标准并推动试点实践,2023年将组织成员单位和专家对石化、化工、建筑、航空、有色等高碳行业开展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并积极探索转型目录落地方式。
8、2022年混合所有制改革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在京沪两地举办。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致辞称,国资国企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总目标,不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提升“混”的质量,持续提高“改”的成效,推动混改企业持续增强活力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9、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文,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并纳入储架发行机制。同时,积极支持中央企业开展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及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促进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
10、央行党委强调,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维护币值稳定,加大金融对稳经济大盘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群体的支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快推动金融法治建设。
11、银保监会拟修订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将机构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纳入监管范围,增加对银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授权。完善风险处置机制,新增限制风险资产规模、调整监管指标要求等措施,建立早期干预机制,完善接管和市场退出机制。此外,本次修订还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12、证监会核准万联证券通过设立万联资管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证监会核准中邮证券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限参与创业板、科创板项目跟投。
13、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主要是通过加大信用培育力度,创新信用监管工具,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管服务机制,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14、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召开重点省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议,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15、中邮证券等多家中小券商发力另类投资业务。分析指出,这主要是与注册制有关,有的注册制新股需要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进行跟投,缺乏这一业务可能会限制投行展业。目前,部分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通过投行项目跟投,已经实现盈利。
16、混合估值债基有望迎来新进展,5只基金有望入围首批混合估值基金名单。业内人士透露,未来混合估值基金有望采取场内、场外两种模式,且封闭期在5年以上的混合估值基金有望在场内上市交易。
17、据券商人士处消息,为进一步指导券商加强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相关风险信息集中管理,中证协在多次研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证券公司同一业务及同一客户风险管理示范实践(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日向行业征求意见。《示范实践》从同一业务和同一客户的定义和识别入手,介绍了如何搭建同一业务及同一客户风险管理机制、相关风险信息收集的范围与标准、在风险管理上的应用以及系统实现。
18、进入2022年11月,房企中资美元债市场仍然雷声不断,令房企中资美元债市场雪上加霜。2022年以来至11月11日,国内美元债违约规模高达345亿美元,其中房企美元债违约规模超过245亿美元。
19、相较于股票市场的低迷,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表现突出,新债上市首日无一破发,其后出现破发的可转债仅1只,破发占比创下近年新低。因融资成本低,方式灵活,可转债也越来越受到A股上市公司的欢迎,成为资本市场主流融资方式之一,可转债融资规模占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比重近年已明显提高。
20、据经济参考报。11月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及各地证监局对多家私募机构开出罚单。受罚私募机构涉及违规事项包括基金运作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合规、未按规定评估投资者风险识别及承担能力等
21、公募REITs扩容可谓“马不停蹄”。11月11日诞生“百亿”公募REITs的中金基金,于同日迅速上报了中金山高高速公路REIT。这既是山东首单申报至交易所的公募REITs项目,也是中金基金的第四只公募RIETs产品、第二只高速公路REIT。而刚刷新公募REITs网下询价纪录的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将于11月14日迎来首发。
22、基础设施公募REITs持续“上新”扩容,券商成为重要参与者。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目前已上市及获批的23只公募REITs产品中,有4只由券商资管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18只由券商及券商资管担任ABS计划管理人。
23、经过十余年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正焕发出旺盛生命力。数据显示,2021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在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的跨境交易总额中,已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24、【债券重大事件】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发文,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20金科地产MTN001”持有人会议通过变更兑付方案的议案;TCL科技受到行政监管措施;山东如意集团未及时披露半年报,收上交所监管警示函;证监会对西子洁能员工万勇先出具警示函;北方集团1-9月累计新增借款金额占上年末净资产的68.45%;路桥集团当年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68.16%;新乡投资集团当年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34.96%;“19不动05”债券持有人会议通过“提前全额兑付”等议案;乌鲁木齐建投公司变更“22乌经开MTN003”募集资金用途;“22龙投03”“22龙源电力MTN002”“22云能投SCP016”“22巨石SCP006”取消发行。
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