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
1、 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通话。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了坦诚、务实、建设性的交流。双方认为发展双边贸易非常重要,并就彼此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2、 商务部回应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整个世界;双方应共同努力,创造氛围和条件,推动协议落实。
商务部回应“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合作领域广泛,企业交往密切,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中欧投资协定是一项互惠互利的协定,有利于中国,有利于欧盟,有利于世界。
3、 国家统计局: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943.5亿元,同比增长1.06倍,比2019年1-4月份增长49.6%,两年平均增长22.3%;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80.7亿元,同比增长1.87倍。
国家统计局:总体来看,1-4月份工业企业效益状况保持平稳较快恢复态势,但部分消费品行业盈利状况尚未恢复到疫情发生前水平;加之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加大中下游行业生产经营压力;下阶段,要扎实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不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基础,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央行5月27日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今日100亿元逆回购到期。Shibor短端品种涨跌不一,隔夜品种上行12.7bp报2.117%。
5、 国家卫健委:5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广东);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境外输入18例,本土4例(均在广东)。
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4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7.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受去年同期复工复产加快、基数抬高影响,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2个百分点;综合来看,社会物流总额两年平均增长7.2%,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二、国内股市
1、 A股震荡走高,沪指录得四连阳,收盘站上3600点。上证指数收涨0.43%报3608.85点;深证成指涨0.7%,创业板指涨0.92%。两市成交额9396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买入146亿元。半导体引领科技股回暖,碳中和概念活跃,摘帽概念再度升温;券商、白酒冲高回落,湘财股份再度涨停。
2、 恒生指数收盘跌0.18%报29113.2点,国企指数跌0.07%,恒生科技指数涨0.64%。全日大市成交2505亿港元,南向资金净卖出8.11亿港元。医药股逆市大涨,昊海生物科技涨近19%,方达控股涨超16%。半导体板块走高,华虹半导体涨近8%,中芯国际涨近6%。易居企业控股跌近11%,成交超10亿港元。
3、 消息称内地最大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计划最快年底前赴港上市,同时亦会继续推动在A股上市。消息人士指公司对在香港及上海两地上市持开放态度,但目前未知会否两地同时上市。对此,商汤科技回应称,对于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4、 京东物流在港交所公告称,发售价已定为每股发售股份40.36港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241.13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录得715倍超额认购。股份预期5月28日正式挂牌交易。京东物流港股暗盘盘初涨26%。
5、 联想集团公告称,截至3月31日止年度股东应占净利11.78亿美元,同比增7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度收入607.4亿美元,创下9年来最高的20%升幅,并在年内录得创纪录的100亿美元收入增长;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24港仙末期股息。
三、行业
1、 交通运输部:4月份交通运输经济延续平稳运行的态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货运量、客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当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0亿元,比2020年同期下降5%,主要受2020年4月投资基数较高影响,比2019年同期增长13.2%。
2、 为配合各地政府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全国铁路车票预售期调整。网络、电话购票时间由过去最长的30天,缩短到现在的15天,车站窗口、代售点和自动售票机售票时间由过去的28天,缩短至现在的15天。
3、 合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安徽鹏欣房地产开发公司违规卖房已被多部门联合约谈,涉及52套商品房,下一步将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涉事企业违法销售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四、海外
1、 韩国央行维持基准利率在0.5%不变,并上调今明两年GDP增长预期。韩国央行: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将密切监控金融不均衡情况;通胀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高位,民间消费好转,出口与投资将引领经济复苏,国内消费显示出经济从衰退中复苏的迹象。
韩国央行行长李柱烈:正在为货币政策的有序正常化做准备,今年是否会加息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常化的速度要适当,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
2、 韩国总统文在寅:需要维持扩张性财政政策,韩国的财政状况相对较好,应该为更多的财政政策保留可能性。
3、 德国6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预期-5.2,前值-8.8。
五、国际股市
1、 亚太主要股指多数收跌,韩国综合指数跌0.11%,报3164.95点;日经225指数跌0.33%,报28549.01点;澳洲标普200指数涨0.03%,报7094.90点;新西兰NZX50指数跌0.84%,报12243.34点。
2、 特斯拉正与韩国、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的行业运营商讨论确保芯片供应的提议;同时也在考虑收购一家工厂,以解决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
3、 知情人士称,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3月份Bill Hwang的Archegos资本管理公司的爆仓事件,这场危机让欧洲、亚洲和美国的多家大型投行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4、 消息称晶圆代工厂格芯计划和摩根士丹利合作,展开赴美首次IPO的筹备工作,估值规模约达300亿美元。格芯计划在2022年在美IPO,但近月该公司投资提高产能,外界认为其IPO时程有望提前至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
5、 据美国SEC网站披露,正在与FF进行合并上市交易的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按照SEC要求,重新提交了一份2021年一季度财报修订的8K文件,这标志着PSAC与FF合并上市已经完成了审计流程。
6、 印度支付巨头Paytm将IPO融资目标定为30亿美元,将是印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
7、 消息称空客要求供应商为其到2023年二季度前每月生产64架A320飞机做准备。
六、期货
1、 国内商品期市收盘多数下跌,能化品领跌,纸浆跌停,苯乙烯跌逾5%,沥青跌逾4%;黑色系多数上涨,动力煤、焦炭、焦煤涨逾1%;农产品多数下跌,生猪跌逾4%,棕榈油跌逾2%,豆二跌近2%;贵金属全线下跌,沪银跌逾1%;基本金属全线上涨,沪锌、沪锡、沪铝涨逾1%。
2、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吕桂新表示,最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了市场对产能控制的担忧,但大宗商品上涨主要由全球流动性宽松、市场预期等因素引起。我国年粗钢产量有10亿吨级规模,从量上看有充足的保障能力。此外,我国钢材供给回旋余地大,“十四五”时期完全可以通过进出口调节来保障钢材需求。
3、 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的中国钢铁产能并不多余,从总量上来看,目前中国的钢铁产能规模足以支撑未来的钢铁需求。
七、债券
1、 国债期货全线明显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7%,5年期主力合约跌0.14%,2年期主力合约跌0.08%。
2、 央行5月27日开展2021年第五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3、 中证鹏元公告称,将三环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12三环债”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维持为负面。
八、外汇
1、 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刷新3年新高。周四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3758,较上一交易日涨172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37关口。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030,调升69个基点。
本文章转载自:Wind
声明:本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态度,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services@huilinbd.com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